1. 首页 > 手游资讯

AI网络风云再起 网络风云直播

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导读:

  1. UALink联盟的诞生和壮大
  2. 生态体系之争:放开标准和专有技术的较量
  3. 行业变革:超大规模AI集群的需求驱动

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,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进步尤为引人注目,作为全球AI芯片市场的领头羊,英伟达(Nvidia)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,近期一场由英特尔、AMD、思科等九家知名企业发起的“围攻”行动,正在悄然改变这一格局,这场“围攻”不仅涉及芯片制造商,还包括云服务提供商、硬件供应商等多个领域的巨头,他们共同组建了壹个名为UALink的联盟,旨在挑战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UALink联盟的诞生和壮大

UALink联盟成立于2024年10月,由AMD、亚马逊AWS、Astera Labs、思科、谷歌、慧和、英特尔、Meta和微软九家企业共同发起,这一联盟的成立,标志着业界对于英伟达在AI数据中心互联领域垄断地位的不满,以及寻求突破的决心,自成立以来,UALink联盟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支持,2025年初,阿里云、苹果企业以及新思科技公布正式加入UALink联盟董事会,共同致力于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集群互连技术的进步。

UALink联盟的主席Kurtis Bowman对新成员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,并指出,联盟成员已超过65家,成员类型包括云服务提供商、芯片和IP技术供应商、软件企业以及体系OEM厂商等,这一多元化的成员结构,为UALink联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,使其有能力在AI网络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性的变革。

UALink 1.0:挑战英伟达的技术壁垒

UALink联盟的首个正式版规范UALink 1.0规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公开,该规范预计将实现AI Pod中最多1024个加速器的每通道扩展连接,达到高达200Gbps的扩展连接速度,这一技术突破,使得UALink在数据传输速率和互连规模上均展现出显著优势,有望打破英伟达NVLink等互联技术的主导地位。

在处理大规模深度进修模型训练时,大量模型参数需要在芯片间迅速传输,UALink 1.0以其低延迟和高带宽特性著称,原生支持高性能内存语义访问,和GPU等AI加速器的编程模型高度兼容,能在单一超节点内实现大规模AI计算节点的互连,UALink还具备显存共享、支持Switch组网玩法等特性,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大规模AI集群中的应用价格。

和英伟达NVLink技术相比,UALink在性能和互连规模上均展现出显著优势,以Dell PowerEdge XE9680服务器为例,单台服务器最多可支持8块AMD Instinct或Nvidia HGX GPU,采用UALink技术后,可实现百台级服务器集群内GPU的直接低延迟访问,从而大幅提高AI集群的整体性能。

生态体系之争:放开标准和专有技术的较量

英伟达凭借在GPU领域的深厚积累及市场领导地位,构建了壹个庞大且成熟的生态体系,其CUDA平台作为该生态体系的基石,给开发者提供了广泛的开发工具和库,使得他们能够利用英伟达的GPU和NVLink技术进行高效的应用开发,这一生态体系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开发者的参和,形成了显著的用户粘性。

UALink联盟则采取了放开标准的策略,致力于构建壹个放开创造的技术生态体系,这一策略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和和支持,使得数据中心运营商能够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,不再受限于英伟达的技术和产品,这将有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,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,推动整个数据中心行业的健壮进步。

随着UALink联盟的不断进步壮大,其生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,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者开始基于UALink技术进行AI应用的开发和部署,进一步削弱了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。

行业变革:超大规模AI集群的需求驱动
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广泛应用,超大规模AI集群对网络带宽和低延迟的需求不断增加,这一需求驱动了AI加速器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创造,英伟达作为AI加速器市场的领导者,其专有网络连接技术NVLink+InfiniBand已成为其软件生态CUDA之外的硬件护城河。

面对英伟达芯片算力的垄断,行业正寻求突破,特别是随着全球推理业务需求的第一次增长以及定制芯片ASIC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,为行业打破英伟达垄断提供了极佳的时机,UALink联盟等放开标准技术的崛起,正是这一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。

AI芯片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,英伟达虽然仍占据主导地位,但面临着来自英特尔、AMD、思科等巨头的强劲挑战,随着UALink联盟等放开标准技术的不断进步壮大,以及越来越多企业和开发者的参和和支持,AI芯片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

AI芯片市场将呈现出多元化、放开化的动向,英伟达需要不断创造和更新其技术和产品,以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,而UALink联盟等放开标准技术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生态体系和技术规范,提高其在AI芯片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。

在这场AI网络的波澜中,英特尔、AMD、思科等九家企业发起的“围攻”行动无疑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,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不断进步,AI芯片市场的未来将更加精妙纷呈。